10月22日,第十五屆中國國際納米技術產業博覽會(簡稱“納博會”)在蘇州工業園區開幕。一系列活動搭建起產品展示、技術交流、創新合作的平臺,共促納米技術應用賦能,在金雞湖畔激蕩起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的熱潮。
走進展會現場,25000平米的展廳囊括了1個主展區、8大特色專區、440個標準展位,由相關企業、機構帶來的新技術、新產品、先進解決方案精彩亮相,呈現了納米技術領域的最新成果和應用實踐。

各美其美,高新技術繽紛亮相
與往屆大會相比,本屆納博會的“朋友圈”進一步擴容,涵蓋微納制造、第三代半導體、納米壓印、光電與激光技術等前沿方向,以及具身感知、AI技術及應用等行業熱點與趨勢。現場,相關企業的新技術、新產品,引得行人紛紛駐足。

無掩模版紫外光刻機、主動對焦模組、晶圓檢測顯微鏡、3D顯微鏡……在托托科技(蘇州)有限公司的展臺上,一件件光學設備兼具顏值和科技含金量。作為一家以光學檢測及光學加工為核心的高端裝備制造企業,托托科技聚焦行業需求,開發了一系列功能強大的光學設備。


“我們的無掩模版紫外光刻機,實現從設計圖形到現場出圖的快速驗證,大幅縮短芯片產業前端的驗證周期;3D顯微鏡則解決了工藝線路精密加工過程中的檢測極限問題,憑借亞納米級別的缺陷檢測能力,讓檢測技術與工藝節點推進始終保持同頻。”托托科技市場總監周禮俊表示,此次展會,托托科技集中呈現了從微納加工到檢測的閉環解決方案,希望以技術實力與上下游供應鏈共贏發展。
平臺架橋,產業對接精彩持續
自2010年首次舉辦以來,納博會走過了15年的歲月,也累計吸引150余位專家學者、7900多家企業一路同行。在這個集行業動態、前沿展望等于一體的創新平臺上,企業與企業、科研機構等多方攜手,讓產業鏈與創新鏈無縫對接。

“目前石墨烯和碳納米管兩類主要用于工業級生產,都是導電、散熱方向,此外還有一些產品則用于科研試驗等……”在江蘇先豐納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前,工作人員周文兵熱情地分享著企業的產品及特色亮點。
先豐納米是國際上最早提供石墨烯產品的公司之一,自成立以來,向著“先進納米材料制造商和技術服務商”的目標穩步前進。而納博會則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積極助力。“我們是納博會的‘老朋友’,已經連續多年參展。”周文兵介紹,納博會搭建了各方深度交流的平臺,每一年參會,不僅能相會產業鏈上下游的“老朋友”,還能結識更多的新朋友,讓企業的商務“朋友圈”也越拓越廣。

以高精度納米壓印產業化制程能力為研發核心,蘇州新維度微納科技有限公司也在展會上介紹著核心業務及服務能力,收獲了眾多關注。
“我們擁有完整的納米壓印工藝研發線及量產中試線,通過高精度電子束光刻技術等,從模板制備、研發、中試、量產提供納米制造的全鏈服務,為產品制造、快速迭代升級、量產研發及大規模生產提供全面支持。”新維度銷售經理徐壯介紹,目前納米壓印自動化生產設備,已經實現4寸、6寸、8寸向下兼容。希望借助納博會的平臺,為行業企業量產過程中降本增速提供更多新維度的解決方案。
跨界融合,創新應用劍指未來
目前,納米技術產業已經進入前沿科技和重大應用場景深度融合、協同發展的新階段,此次納博會也呈現了AI、具身智能等新賽道和新專區。

握手、抱拳、擊掌……在蘇州市機器人產業協會的展區,機器人與觀眾的互動一片火熱。
“此次納博會,我們帶來了涉及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的核心部件及芯片等成果展示。”蘇州市機器人產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瞿衛新介紹,具身機器人的“大腦”“小腦”及肢體運動,涉及感知、認知、執行等前沿技術,也與芯片存儲、數據傳輸和互聯網連接緊密相關,是產業鏈上下游的集大成者,鏈動著千億級產業鏈。希望隨著納米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人形機器人的基礎能力、應用場景能夠進一步拓展提升。協會也將積極推動產業鏈上下游的緊密銜接、融合發展。

在蘇州納米科普展區,基于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的裸眼3D全息顯示設備是當仁不讓的“顯眼包”。不管是手機全息投影,還是游龍躍動,都讓人忍不住駐足欣賞。據悉,這款設備實現了高亮度、低能耗,且無需佩戴眼鏡,非常適合商業展示、教育及互動體驗等場景。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納博會還將推出新材料產業、具身智能、消費產品等多個主題的供需對接會,持續推動納米技術應用產業跨界融合發展。
納米是什么?納米技術應用又將為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哪些變化?透過納博會,一條創新協同、融合發展的路徑正越來越明晰。園區也將通過這一平臺,持續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的深度融合,助力產業不斷升級躍遷。
編輯 顧雅芳
2025年10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