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第十五屆中國國際納米技術產業博覽會在蘇州開幕。本屆納博會聚焦微納制造、第三代半導體、納米大健康等熱門領域,創新性融合具身智能、低空經濟等戰略新興方向,通過2.5萬平方米展區、450余個展位、605場前沿報告,為全球納米產業傾力呈現一場“精準對接、深度融合、引領未來”的行業展會。
開幕式上,國家級納米新材料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正式揭牌。這是落實商務部《支持蘇州工業園區深化開放創新綜合試驗的若干措施》的具體行動,將為納米新材料產業提供全鏈條知識產權服務,助力創新成果轉化落地。
第三代半導體裝備國產化研發聯盟成果在會上發布。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蘇州)主任郝躍介紹,當前,第三代半導體國產裝備實現核心設備自主可控,將有力支撐新能源汽車、5G基站等關鍵領域發展,助力“雙碳”目標加快實現。
當天還發布了“2025年MEMS前沿技術與標準化研究報告”,明確了MEMS技術前沿方向,統一了性能指標與測試標準,將助力國產器件在高端裝備領域實現突破,為MEMS產業發展提供重要指引;舉行了“2025年度納米新材料國家標準成果發布暨展示”,越來越多的蘇州科研機構和科創企業深入參與納米新材料的國家級標準的制定,為解決材料領域卡脖子技術難題奠定堅實的基礎。
創新是納米產業的核心生命力,而人才與項目則是創新的源泉。會議期間,2025金雞湖納米科技領軍人才落戶項目正式授牌。據悉,蘇州工業園區持續培育納米新材料特色產業地標,作為核心區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而領軍項目是園區致力于一流產業生態打造的成果。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深入發展,納米科技作為前沿交叉領域的戰略基石,其創新突破與融合應用正以前所未有的廣度與深度,推動著材料、信息、能源、環境、生物醫藥等眾多產業的顛覆性變革。”中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協會會長靳曉明認為,納米科技的復雜性、前沿性與應用廣泛性,尤其需要全球科學界、產業界攜手并進,匯聚各方資源,共享創新成果,共克時代難題。連續舉辦15年的納博會提供了一個寶貴的交流平臺。
自2010年首次舉辦以來,納博會逐步成長為全球納米產業領域最具權威性、影響力和規模最大的國際性展會。其間,150余位院士智慧分享、7900多家企業精彩亮相、超15萬名嘉賓共話合作,見證了納博會從單一展會到構建起“展、會、賽、獎、發布”五位一體的產業生態平臺,為推動中國納米技術走向世界、促進全球產業協同創新架起了堅實橋梁。?
蘇州是全國最早布局納米產業的城市之一,從2006年引進中國科學院納米所,就開啟了對“一粒米”的不懈追求。此后,蘇州先后成立蘇州納米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出臺納米科技領軍人才計劃、納米三年雙倍增計劃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建成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蘇州空天信息研究院等高端創新平臺,為產業發展提供從政策扶持到平臺支撐、再到產業協同和人才服務的全方位支持,實現了納米產業發展“服務不出園區”“半徑百公里完成配套”。
深耕納米產業20年,蘇州已成為國內納米產業和人才集聚度最高的區域,納米新材料產業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和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蘇州工業園區躋身全球五大納米產業集聚區。蘇州全市集聚相關企業超1500家,其中規上企業298家、高新技術企業237家、上市企業12家,引進國家級人才40人、省級人才68人,去年實現規上工業產值1975.1億元。
《新民晚報長三角時訊》2025年10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