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河邊都是雜草,走兩步都怕絆倒,現在好了,有了平整的步道,還能帶著孫子來玩滑梯。”近期,家住蘇州工業園區斜塘街道淞濤社區的張阿姨欣喜地發現,曾經無人問津的河岸,從“被遺忘的角落”變成了居民口中津津樂道的“微型休閑健康公園”。

改變,是從傾聽開始的。“我們想要個能下棋的地方”“孩子缺個安全玩耍的區域”“步道能不能更寬一點、防滑一點”……社區工作人員把一場場懇談會開到了居民身邊,將這些真切的聲音一一記錄下來,梳理出38項核心訴求。如今,河邊多了便民掛鉤,棋桌里嵌著老花鏡收納盒,青石板走起來穩穩當當。居民口中的“需求清單”,真真切切變成了身邊的“幸福菜單”。

這條長約800米的沿河地帶有了切切實實的顏值提升,背后是持續數月的精細改造。社區牽頭,聯合物業和居民志愿者,一點點清理私墾菜地、遷移占道車輛,還原河岸生態基底;又精心選種繡球、紫薇、波斯菊等本土植物,讓四季有花、步步是景。

更讓人驚喜的是,這個公園“老少通吃”。爺爺奶奶在長廊下棋聊天,孩子們在親子區嬉戲玩鬧,年輕人也能在健身區活動筋骨。一條緩坡步道串聯起三個功能區,走一圈不過十來分鐘。“現在晚飯后,一家老小都愛往這兒跑。”居民小王說:“孩子有得玩,老人有得聊,我們也能順便鍛煉身體。這個公園,建到了我們心坎上。”
從“沒人管”到“人人愛”,從“雜亂荒地”到“生態會客廳”,淞濤社區用一次次入戶溝通、一場場聯合整治、一個個精細化設計,完成這次“小而美”的改造。如今,居民在“舊角落”里找到了“新生活”,“推窗見綠、出門入園”成了每一天的真實寫照。
編輯 唐曉雯
2025年10月9日